查看原文
其他

发热到 38.5 ℃ 才能药物退热吗?看看指南怎么说

HAOYISHENG 2020-09-23





HAOYISHENG导语

提到发烧,不少患者就会表现出「发烧恐惧症」。有研究表明,患者对发烧的「恐惧」主要担心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24%)、癫痫发作(19%)、死亡(5%)。

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发挥防御作用的表现之一,发烧并不一定是有害的,那烧到什么程度需要药物退热呢?

临床上,有医生将 38.5 ℃ 视作药物退热的分界点,这个说法靠谱吗?


今天,笔者就来和你谈一谈「体温」与「药物退热」的那些事儿。


1再议发热发热 ≠ 体温过高




1. 体温的正常范围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正常范围一般为 36~37 ℃ ,波动不超过 1 ℃。

诊断学(第 8 版)上未提及成人、儿童有何体温差异。但女性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老年人因代谢率偏低体温会略低。测量值因方法不同会略有差异。

诊断学(第 8 版)指出:腋测法正常值为 36~37 ℃,口测法正常值为 36.3~37.2 ℃,肛测法正常值为 36.5~37.7 ℃ [2]



2. 发热如何分级的?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将发热分为 4 个等级: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 以上 [2]

同时,2016 年版意大利《SIP 指南:儿童发热管理》指出:建议儿童年龄 <4 周,使用数字体温计测量腋温;年龄 ≥ 4 周,使用数字体温计或红外线温度计测量腋温 [3]


3. 发热不等于体温过高


发热并非一种疾病,它有助于机体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促进中性粒细胞数的升高及 T - 淋巴细胞的增殖等来对抗感染。

目前并无证据显示发热(非体温过高)会引发诸如大脑损伤等不良后果。机体在不脱水、且有一个开放环境散热的前提下,会将体温调控在相对安全的范围 [1]

然而,体温过高则是机体稳态紊乱的表现,此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呈现皮肤干燥发烫、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谵妄,抽搐和昏迷)等特征。

体温过高应及时处理,当体温高于 40 ℃ 的时候,与发热相关的不良结局风险将上升 [4]


2退热治疗把握退热时机与方法



退热处理属于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在使用药物退热时需多方考虑 [1]


1. 药物退热讲时机


(1)看体温变化


笔者未查找到成人使用药物退热的体温范围推荐,该部分主要就「儿童」及「危重症患者」进行讨论。

2011 年版美国 AAP《儿童发热及退热药使用》指南指出:高于 38.3℃ 可使用退热药物以提升孩子的整体舒适度 [4]

2016 年版《中国 0 至 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指出:肛温 ≥ 39.0℃ (口温 38.5℃,腋温 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5]

发热已被证明与 ICU 患者死亡独立相关。体温持续过高(> 40℃)可能会加重脑水肿和诱发多器官衰竭。普遍认为体温>40 ℃ 需要使用药物降温和/或物理降温。常用退热药为非甾体抗炎药

然而,对于体温在 38.3 ℃~40 ℃ 之间的重症患者没有一致的管理意见 [6]

(2)看发热者的精神状态、行为变化等

以发热儿童为例,退热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提升孩子的整体舒适度,当出现活动、睡眠以及行为改变时,可使用药物退热 [4]

儿科医生重点强调儿童的是整体舒适性和危重疾病的症状,并非一度强调正常体温。


2. 退热的方式有几种?



(1)物理降温

减少穿着衣物和保持所处环境凉爽是治疗发热的良好的非药物方法。同时还需补充足够的水分。温水擦浴可以降低体温 [1,4]

(2)药物退热

成人退热药可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等)、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甲强龙等,用于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或病情严重者,非常规用药)。

儿童退热药:仅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且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进行儿童退热 [3,7]

Cochrane 系统评价 [8] 显示,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或与布洛芬交替使用,降低体温比单用其中任一药物效果要好,但不能改善舒适度。

有研究表明:虽然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但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

所以,也不推荐联合药物退热基础上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 [5,9]


3对因治疗治标更治本



面对发热患者,临床上更着重于查找致热源,进行对因治疗。

临床上将发热病因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而以感染性发热多见 [2]。发热诊断是个复杂过程,笔者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仅附上发热诊断流程图以作参考。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小结



  • 以国内指南为参考:儿童肛温 ≥ 39.0℃ (口温 38.5℃,腋温 38.2℃),或因发热出现不舒适、情绪低落,可使用药物退热;危重症患者体温>40 ℃ 需要使用药物(非甾体抗炎药)降温和/或物理降温。


  • 儿童退热药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成人退热药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非常规用药)。


  • 不推荐退热药联合或交替使用,不推荐药物退热基础上联合擦浴降温。

  • 退热是对症治疗,临床更应着重查找致热源,进行对因治疗。



相关阅读:


发热用药口诀


老少发热怎么办?
扑热息痛当首选,
间隔4-6h再给药。
阿司匹林很常见,
病毒发热不可用,
小心瑞夷综合征,
出血风险要当心!
婴幼发热阿苯片。
小刺激,胃肠道,
妊娠延长布洛芬。
长效复方贝诺酯,
阿乙联合有良效。
退热还有处方药,
急热滴鼻安乃近,
高热惊厥加安定!
用药不过是3 天,
掩盖病情很严重!

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治疗

1. 对乙酰氨基酚

对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比对外周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强,解热作用强,镇痛作用较弱,但作用缓和而持久,对胃肠道剌激小,正常剂量下较为安全有效,大剂量对肝脏有损害,可作为退热药的首选,尤其适宜老年人和儿童服用。成人一次0.3~0.6g,每隔4 小时1 次,或一日4 次,一日量不宜超过4g;儿童按体重一次10~ 15mg/kg,或按体表面积一日1. 5g/m2,每隔4~6 小时重复用药1 次,每日小于4 次,用药不超过3天


2. 阿司匹林

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解热镇痛作用较强,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强而起到解热作用。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体温几乎无影响。成人一次0.3~0.6g,一日3次;儿童一日30~60mg/kg,分4~6 次服用,或一次5~l0mg/kg;婴幼儿发热可选用阿苯片(每片含阿司匹林100mg 、苯巴比妥l0mg), 3岁以下婴幼儿一次1~2 片,3 岁以上儿童酌增剂量。儿童病毒性感染所引起的发 热使用阿司匹林退热,有可能引起Reye’s 综合征,应避免使用。


3. 布洛芬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其镇痛作用较强,比阿司匹林强16~32 倍;抗炎作用较弱,退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较持久。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轻,易于耐受,为此类药物中对胃肠刺激性最低的。成人及12 岁以上儿童,一次0.2~0.4g,一日3~4 次;1~12 岁儿童,每次5~10mg/kg ,每日3 次。药圈


4. 贝诺酯

为对乙酰氨基酚与阿司匹林的酯化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和解热作用。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小于阿司匹林。疗效与阿司匹林相似,作用时间较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口服,一次0.5~1g,一日3次,老年人用药一日不超过2.5g。

处方药

处方药治疗

5 岁以下儿童高热时紧急退热,可应用20%安乃近溶液滴鼻,婴儿每侧鼻孔滴1~2滴,2岁以上儿童每侧鼻孔滴2~3滴。对短暂发热性惊厥需以温水擦浴或给予解热镇痛药。若呈持续惊厥(一次发作持续30min及30min以上)或周期性惊厥,或已知危险的儿童发生此两种惊厥存在脑损害可能性的,需要积极治疗,同时给予地西泮。

大家都在看


万万没想到的发热病因

儿童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

收藏:八步教您破解发热症状!

儿童发热抽搐,要警惕这两种疾病!

发热待查的常见病因,这两个表格就够了!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HAOYISHENG》为旗下超 10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980151516@qq.com,另如有版权争议或频道建议与需要均可在频道后台留言或直接加小编QQ(980151516)或者微信沟通,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